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科研进展

“中低产田改良科技工程”项目进展会在京召开

文章来源 :环境修复室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4-01-17 浏览量:

    2014年1月6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低产田改良科技工程”项目执行进展汇报会在北京召开。

    项目组织单位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蒋丹平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所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中低产田改良提出了更高、更加迫切的要求。当前,我国耕地资源紧张、中低产田比例大、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短缺的态势更加严峻,必须在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强化中低产田改良、大幅度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低产田改良科技工程”自2012年启动实施以来,各课题结合任务书中的考核指标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2014年应进一步注重阶段性成果凝练、加大课题间的沟通与协调,增强课题间的资源整合,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保证各课题圆满完成任务书要求的各项指标,为中低产田改良提供有效的技术和模式。

    项目召集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曾希柏研究员简要介绍了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2013年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以及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2014年项目研究的重点任务。六个课题的负责人分别围绕各自的研究任务和目标,从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主要研究进展与代表性成果、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项目自2012年正式启动实施以来,围绕不同类型中低产田及其主要制约因子,开展重要制约性障碍因子解析与消减、有机碳库与养分库库容提升、耕地质量保育与提升、资源优化配置等共性关键技术,以及区域中低产田改良技术、模式和产品研究,研发形成物化产品5项,建设产品生产线1条,筛选耐障碍因子农作物新品种4个,形成中低产田改良技术模式23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项、获得12项,研制行业标准4项;有6项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并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同时,建设核心试验基地47个、面积1935亩,建设技术示范区27个、面积25万余亩,通过项目研发技术的应用,技术示范区作物产量较项目实施前提高10以上,养分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部分低产田的障碍因子得到有效缓解,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做出了较大贡献,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各项指标任务。

    下阶段,项目各课题将围绕任务要求,进一步强化项目实施,确保预期进度,并逐步建立形成阶段检查制度、重大问题及时汇报与协商解决机制,以及强化项目经费管理指导和课题主持单位的自检制度,促进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研究成果的凝练,强化各课题的产出落实,确保完成预期目标。同时,积极做好低产田改良技术需求调研等工作,为“十三五”及今后我国低产田改良提供有效决策支撑。

    项目组相关专家、各课题主持人、研究团队负责人及部分研究人员,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董红敏等共80余人出席会议。

 

 

 

上一篇:环发所举办离退休职工迎新春茶话会 下一篇:环发所专家参演影片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