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新闻中心
  4. 科研进展

环发所农业气候变化影响取得重要进展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2-12-20 浏览量:

    基于“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领域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BAC19B01)”课题和中英“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合作项目,环发所熊伟研究员、林而达研究员、李玉娥研究员等构建了气候变化影响归因方法,首次在全国尺度上系统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气温、降水、辐射、CO2浓度增加等气候变化趋势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阐明了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归因。

    研究表明,过去50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为负面影响。气温、降水和辐射的变化抵消了同期8.6的产量增幅,其中粮食主产区的辐射量下降起到了85的作用,空气污染和大气硫化物的增多导致的大气净辐射量下降对粮食生产有显著的负效益。温度上升对产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空间上的差异而相互抵消,且在中国东北地区正效益明显,在南部地区有小量的负效应。虽然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变化不显著,但降水的时空变化导致中国粮食总产水平下降1左右。CO2浓度增加减缓了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1961-2010年中国气温、降水、辐射的变化及CO2浓度增加对中国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幅度在4以内。

    该研究不仅首次回答了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创建了气候变化归因研究的新方法,而且系统地指出了不同区域、不同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对目前耕地减少、人口增加和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开展有效的适应措施、增加国家粮食安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的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 7上,并引起英国Environment Research Web的关注,10月16对该文主要贡献作者之一Ian Holman博士就本研究的结果和意义进行了电话采访,采访稿登载于11月29号该网的最新研究新闻栏目中, 详见(http://environmentalresearchweb.org/cws/article/news/51712)

    1961-2010不同区域气候因子对中国三大作物粮食产量的影响

上一篇:李家洋祝贺我所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下一篇:环发所“‘十一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泊主题巢湖项目课题取得丰硕成果